• 新闻中心
  • 您的位置:关于隆嘉 > 新闻中心

存款不翼而飞内幕 银行为什么会出现内鬼

2014/11/18 19:30:55

没有短信提醒,也没有电话告知,钱和卡还在手里,存在银行的钱却没了,这就是这两天占据各大报头的存款神奇消失事件。如上市酒企泸州老窖在银行的3.5亿存款失踪,湖南衡阳市民1500万元存款不知所踪。涉及银行包括杭州联合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甚至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涉及丢失的存款总计高达9505万元。此类事件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5年,东北高速公司在中国银行某地区支行审核银行对账单时,就发现公司的存款蒸发了近3亿元。

我国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把钱存入银行是国民公认的最具安全的储蓄方式,截至2014年末,中国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16万亿元。因此,存款的安全备受关注。

存款不翼而飞?——多是“贴息存款”惹的祸

外人看来是存款不翼而飞,实际上一笔存款消失就是一个案件,十案九违章。事实上,这些储户消失的“存款”,与市民去银行办理的活期存款并不是一码事。据调查发现,存款消失的受骗储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办过贴息存款。比如在一张“银行定存双倍利息”的传单中列出了存款时间、具体数额和所能拿到的利息。以10万元为例,如果存一年,除了可以拿银行固定的利息3.5%,还能额外拿一笔4%的补贴,也就是说,通过这个“贴息”业务,存款人可以拿到额外利息7500元,在传单上还列出了可以办理这项业务的银行机构名称。

此类银行存款“失踪”多源于银企的内外“合作”盗取储户的资金。其中涉及了三方主体:需要贷款的企业,银行内部的个别职员和第三方中介。银行方面是“内鬼”里应外合,授权柜员没有履行职责,明显存在监管疏漏,而部分储户则贪图高息。

企业需要资金,但不符合银行的信贷资质,通过正常申请银行贷款渠道无法获得资金,这时企业便与银行内部人员“合作”。首先让第三方中介用高额贴息为诱饵招揽储户,推销储户签订贴息存款协议,此类协议可使储户提前获得利息或者到期获得双倍利息,每笔贴息利率平均高达11%~13%,并且当场支付,不少储户受到高收益的吸引。在领取高额利息的同时,储户被要求签署一份“承诺书”,承诺一年之内不提前支取、不查询账户、不开通网上银行、不办理通存通兑、不开通短信提醒业务、不对在银行工作的亲人朋友提起等。

签订相关协议后,第三方中介会要求储户将存款存入指定银行。这时利用买通的柜台工作人员故意要求储户二次输入密码,在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办理了打印对账单和转账两笔业务,储户的存款在此时就已经“不翼而飞”,流入相关企业的账户之中。完成之后储户的资金即被企业、银行内部职员和第三方中介三方利润分成。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储户相信了第三方中介的“贴息存款”并将存款存入第三方中介的指定银行;根据银行规定,涉及一定金额的业务,在柜员操作的同时,必须由另一人进行授权,但授权的员工未能认真核实业务全部内容并跟储户进行确认,银行的内部人员便利用这一监管漏洞,将储户的存款“暗箱操作”转账到相关企业。最后,如果企业资金不能按时收回,那么银行储户相应的资产便不翼而飞。

这种内外合作来盗取银行储户存款的方式在目前看来是最多的,不法分子利用储户获取高息的心态和银行内部的“暗箱操作”,使储户资金并没有按照正规流程进入银行存款监控体系。如果企业在储户存款到期时,无法归还资金或者储户无意去查账,就会发现自己存款的“失踪”。

而银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内鬼呢?

其实中介和银行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各银行从领导到职员为了应对季度考核、年度考核,揽储压力很大。据中介透露,银行内部人员表示“与其完不成存款业务被扣钱,还不如付出贴息的钱”。然而,这种游走与灰色地带的“贴息存款业务”其实在2014年9月被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联合发文禁止。

还有一种方式,是盗取,即“江湖大盗”利用了银行系统的缺陷,导致信息泄露。如1月8日四川泸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涉嫌骗取泸州老窖存款的四人批准逮捕,嫌疑人仅通过伪造的银行票证,从银行骗取泸州老窖公司上亿元存款。近日,又出现网络盗刷客户银行卡的事件,一名18岁自学C++编程的嫌疑人用自编的黑客软件在互联网上大量盗取客户银行卡信息,利用银行网上支付、第三方快捷支付等支付的漏洞进行大肆盗刷和转账,被盗取信息的银行卡可提现金额高达15亿元。

存款丢得“容易”,回得“艰难”

上述“存款不翼而飞”的案件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维权难。虽然这钱是在银行里丢的,但因为涉及到刑事案件,获赔起来非常难,扯皮几年的情况司空见惯。

那如果钱在银行丢了,到底还能不能追回来?

现实情况是几乎不可能。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表示,国家宪法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不受侵害;各大银行目前出具的存单内容中也对银行对存款的保管责任有明文规定,但是对存款冒领、丢失应如何处理并没有明确规定。另一方面,造成存款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很难追责。

储户在银行的存款还安全吗?答案还是肯定的

那么问题来了,储户在银行的存款到底还安不安全?目前贴息存款消失仅为个案,市民无需对此“草木皆兵”。不可否认的是在正规的银行业务下,储户在银行的存款是安全的,银行对资金的存储和贷放均设立层层的风险管控。值得一提的是,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按照此前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个人在银行的定活期存款总额累计50万元以下的可获得全额赔偿。

在接受储户的存款要求后,银行人员通过密码确认将储户的存款录入银行系统,同时更新银行存款余额,储户拿到相应的存款单凭证。在此过程中,银行为了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严格要求经办人员审核进账单各要素是否完备;坚持“收妥抵用”,柜台人员不得垫付资金;而涉及一定金额的存款业务还须由另一人进行授权确认。

银行方面,对贷款实行“三查”制度,即对借款人实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而且均要求按照“审贷分离”原则进行,并实时监测贷款质量。

放心,银行也担心贷出去的钱不能能安全的回来。

不要“再迷恋高收益低风险了”

防止此类事件,还需储户个人风险意识提高,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账户和密码,防止泄漏。办理存款业务不论是活期还是定期,最好开通短信提醒功能,及时掌握账户资金变动。如果资金量够大的话,不妨分散到几家银行存。

同时,风险与收益永远都是相称的,就如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样,高利息的“贴息存款”必然具有很高的风险。尤其是对承诺高收益和存在限制过多的产品,高息背后往往存在陷阱。

当然银行个别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要加强监管,简单的归咎于“临时工”所为也是在逃避责任。在美国,此类事件银行很难脱得了干系,美国会按照银行通则进行处理,如果是银行自己的问题,会判定首先对客户进行赔付。(腾讯财经智库成员尹力博,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联系方式
电话:   0752-3766603       Email: jamesmeng@lonkasports.com
地址:  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新塘工业区


Copyright © 2014 惠州市隆嘉实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185156.com    ICP备案:粤ICP备17145763号